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對2017年農業農村資源監測統計項目——創新行政村農業農村管理服務試點工作組織競爭性磋商,邀請符合資質要求且有意愿的單位參與競爭性磋商。
一、競爭性磋商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2017年農業農村資源監測統計項目—創新行政村農業農村管理服務試點工作
2、項目概況: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提出農業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核心領域之一,“互聯網+現代農業”就是要充分利用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同年,農業部相繼發布了《農業部“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農市發[2016]2號)和《“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農市發[2016]5號)北京市人民政府也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京政發[2016]4號),并在《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單獨設置一個章節提出要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隨后,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委、市農業局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互聯網+農業”的實施意見》(京政農函[2016]7號),要求發揮北京互聯網領域領先優勢,圍繞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生態、生產、生活、示范功能,將“互聯網+”與農業的經營、服務、生產、管理四大關鍵環節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運轉,推動北京農業轉型升級。北京市農委印發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京政農發[2016]31號)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互聯網+’農業建設工程,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強化農業信息服務、實現京津冀‘互聯網+’協同發展”等發展目標。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具體要求。
近年來,智慧鄉村、美麗鄉村、一村一品、幸福小鎮等新農村建設、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發展,推動村有產業、鎮有品牌等打造“產業村”試驗示范是各級政府部門解決貧困村致富、貧困戶增收的必要保障。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的問題,關鍵在于產業的扶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產業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產業村發展過程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可以鍛造和提高村民思想覺悟,激發奮發向上的斗志,才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的辦法;打造“產業村”是京郊農民的實際發展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定位,以村為單位集約優勢資源、匯聚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效能是提升村整體發展水平、適應市場形勢變化、強化品牌影響力的必然趨勢;打造“產業村”是解決當前農村閑置資源聚沙成塔的必然趨勢,郊區失地農民數量不斷攀升,失地農民依靠征地補貼是無法滿足生存需要,有地農民散亂的種植大田作物、經濟作物等生產活動與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存在差距,無法滿足市民生活要求,因此需要根據各行政村的實際情況分別打造特色“產業村”,形成集約化生產類型,塑造品牌以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農民幸福指數。通過打造“產業村”推動“一村一品”的個性化實現,實現有了適合自己的產業,有了持續穩定的增收產業,農民的生產效率,生活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農民和市民的同質化生活才能夠實現。另外,生鮮電商作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熱點,涌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電商模式,從最基本的B2C(企業零售)模式,到后來的F2C(農場直供)模式、C2B(消費者定制)模式、C2F(訂單農業)模式、O2O(線上線下)模式和CSA(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等。大型農資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已經開始觸網探索農資電商,一些綜合性電商平臺企業、農業服務企業也開始利用自身的網絡技術和優勢進入農資電商市場,農資電商正在加速發展。開展農業電子商務試點,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牽線搭橋的作用,鼓勵農業電子商務企業探索新模式,創新性地破解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和障礙,促進農業電子商務與工業品、消費品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創業增收。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和《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商務部關于印發〈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農市發〔2015〕3號)的部署要求,及《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方案》安排,積極探索北京市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結對子、“地產農產品+社區居民” 鮮活農產品直供,尤其是采摘+休閑觀光農業的電子商務新模式,創建典型模式和示范樣板,借助北京市休閑旅游的巨大市場,發揮互聯網技術和思維的優勢作用,推進北京市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3、采購需求說明
(1)提升農村科學發展規劃水平
依托北京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標準型益農信息社建設工作,結合智慧鄉村、美麗鄉村、一村一品等項目及村現有產業基礎,開展基礎數據信息采集維護及基礎數據調研工作,通過實地走訪、現場勘驗、化驗檢查、調查問卷、村民研討等方式摸清行政村資源底牌,掌握行政村基本條件及產業優勢,充分利用行政村土地、人文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提出行政村發展規劃及建議,明確發展方向、目標,確定產業規劃符合國家政策,具備可行性的前提下,組織專業人士開展市場需求調研及可行性分析,探索村整體推動、科學管理、標準服務等發展模式,編制行政村資源調研工作報告及行政村發展規劃書,奠定政府財政項目申報及社會融資等工作基礎,為村整體發展提供依據。
(2)提升農村村務、政務、財務管理和服務水平
通過村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技術服務群、微博、QQ、微營銷渠道等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及時公開和發布農業農村重大政策解讀,宣傳和報道村重大事項及發展變化,定期推送財務收支等報告入戶入心,圍繞農村發展變化探索互聯網+村務管理服務模式,推動信息服務成為縮短城鄉差距的媒介,實現城鄉同質化生活。
(3)提升3個行政村整體涉農核心價值
結合區域特色產業及村情實際,輔助村民委員會打造“特色產業村”,推動一產(即食鮮果采摘、放心蔬菜采摘、配送等)、二產(傳統工藝加工豆制品、冷榨植物油、凈菜加工等)、三產(農家樂餐飲、民俗樂旅游等)相融合發展模式,運作及管理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營銷+品牌的模式,以村民委員會為主,以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項目運營商參與幫扶、支持為輔,產業村模式探索及政策扶持由市、區、鎮三級涉農部門機構完成,村民委員會與北京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運營商分工負責組織實施并展開市場營銷及品牌塑造。
4、服務期:計劃2018年10月1日開始,2019年3月31日完成,工期6個月。
5、項目資金:本項目預算金額人民幣叁拾萬圓整(¥300000.00元)。
二、供應商資格要求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要求;
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營業執照年檢有效;
3、在法律上和財務上獨立、合法運作并獨立于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之外;
4、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
5、供應商需提供區、鎮、村項目實施能力的證明。
6、供應商除了滿足以上條款外,還需具有同類項目業績。
7、本項目競爭性磋商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三、磋商響應
1、項目需求說明會
定于2018年9月21日(周五)上午9點30分組織項目需求說明會,參會報到的單位視為做出磋商響應的單位,不參加需求說明會的單位不能參加磋商。
會議地點:北京市農業局辦公樓407會議室(西城區裕民中路6號)
人數要求:每個參會單位限1人參加。
2、磋商文件
按照正式招投標的要求準備磋商文件。參考內容見附件1.并于項目競爭性磋商會上將文件密封交給磋商組人員。
3、競爭性磋商會
定于2018年9月26日上午9點30分組織召開項目競爭性磋商會。
磋商會議地點:北京市農業局辦公樓407會議室(西城區裕民中路6號)
要求:參與磋商的單位請準時參會,逾期未參加或未提供磋商文件的視為自行放棄。磋商單位可根據情況闡述項目方案。
采購人組織磋商專家組進行打分。
四、聯系方式
采購人: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
采購人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裕民中路6號
聯 系 人:戈雪松 聯系電話:010-82031894
附件1
磋商文件
一、商務部分
1、磋商文件一覽表
2、資格證明文件
2.1、營業執照
2.2、稅務登記證書復印件
2.3、法定代表人授權書
2.4、投標人的資格聲明
2.5、財務審計報告
2.6、社會保障資金繳納記錄
2.7、依法繳納稅收的證明材料
2.8、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在經營 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的聲明
2.9、信用中國網站或中國政府采購網查詢的投標單位信用記錄查詢結果
3、同類項目業績
3.1、同類項目業績清單
3.2、證明文件
4、企業綜合實力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相關資質等
5、優勢自述
5.1、公司簡介
5.2、項目實施優勢
5.3、項目保障措施和管理
6、分項報價表
二、根據采購人需求說明編制得實施方案
1、項目實施方案
2、項目保障措施和管理
3、投入本項目的團隊人員情況